阳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职业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2年8月19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致贺信,强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这为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创新制度设计,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和现代治理体系,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近十年来,职业教育累计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超过6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校毕业生,促进了人口红利的释放与实现,推动先进技术和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提供了基础性保障和有生力量。
(资料图片)
但职业教育被“矮化”、得不到社会认可是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调查报告显示:89.86%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存在偏见。去年,中办、国办专门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直面“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及改革实践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矮化”职业教育的认知偏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淘汰教育”,“差生”才会就读职业院校;认为职业教育就是“终结教育”,缺乏多次选择或多样化成才的空间,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单纯的“就业教育”,而不是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涵盖的职业“不入流”,毕业生就业被歧视,感觉低人一等。
形成“矮化”职业教育传统认知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学优则仕”“重学轻术”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职业教育本身类型体系不健全、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的原因。职业教育受制于学历“断层”的限制,本科及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学历上升通道不畅,同时,生源参差不齐,现行招生制度使得职业院校录取的学生大多文化成绩分数不高,导致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的刻板印象。
破除“矮化”认知,提高职业教育“含金量”,才能解决长期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搭建平台,引导社会转变观念。大力宣传和弘扬职业教育,让社会全面了解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教观是破除“矮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各级党委、政府要扛起宣传责任,督促和引导主流媒体积极宣传职业教育,多途径策划“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教育成果展”等职业活动,并以此类活动为契机,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成绩,增强职业教育的情感和实践认同。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技能大赛、劳模工匠进校园、职教论坛等,实行职业校园开放日,举办儿童、青少年职业小技能竞赛,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感性认知,营造热爱职教、奉献职教的良好氛围。
强化制度建设,保障技能人才合法权益。深入贯彻落实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建立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发展协调机制,支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社会合力。建立新时代人才评价机制,消除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歧视,建立和完善技能人才的晋级、评级和激励机制,改善和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提升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加强职普融通,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构建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优势互补的人才培养机制。规范对口高考制度,拓宽职业学生教育类型之间的上升通道。试行“技能+理论”的职业高考制度,给职业教育提供多元的生源渠道,解决生源差的问题。尽快解决职业院校专科层次天花板问题,加快职业本科大学的建设和培育,探索技能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中国特色的层次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为技能型人才提供连续上升的成才通道。
强化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人才功能定位,发挥职业教育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养出大量技能型人才,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使工匠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培养出更多的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
(作者系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